水庫如何養鴨?鴨子飼養密度如何把控?
養鴨產業在我國發展的十分普遍,而且其養殖方式也很多,無論是圈養還是放養都可行。當然有些農村地區也臨近水庫,無疑是天然的優勢,水庫可為鴨提供清潔的環境,而且成年種鴨在水庫中配種的成功率也要明顯高于在陸地配種的效果。那么水庫養鴨怎么養?
養鴨技術
1、首先要在水庫邊搭建一個鴨棚,主要用于遮風擋雨,同時也便于鴨喂食和休息。
2、如果飼養的是白羽肉鴨,則不建議放養,全程在棚里度過,料比為2:0;而如果飼養的是番鴨,水鴨可自由出入,餓了就自己回棚吃料。
3、另外還有德勾鴨,主要適合在水里面生活,一般45天就可以上市出售了,平均每只6-7斤左右,這種鴨子吃東西很多,平時主要喂養飼料。
利用水庫放養鴨,在夏季可降低其體溫,起到防暑作用,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和食欲,多吃快長。這樣,一方面可減少鴨的病害的發生,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體的養殖條件。
注意事項
1、溫度
剛出殼的雛鴨絨毛稀少,體溫調節機能差,要注意保溫。一般的控制方法是頭3天溫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降到自然溫度。
2、濕度
鴨子雖然喜水,但飼養環境濕度太大或太小也不適應。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濕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即可。
3、飼養密度
鴨子的飼養密度過大,擁擠,會導致濕度大,空氣混濁,不利于鴨子的生長發育。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6—8只/平方米飼養。所以在水里養鴨子,要注意好生長發育問題。
4、衛生、消毒等常規工作
要搞好鴨舍及活動場的衛生,舍內勤換墊草,對鴨舍、活動場及周邊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藥進行消毒,每天進行通風換氣,保持鴨舍空氣清新。每天供給鴨子全價的鴨飼料和青飼料及充足的飲水。
總的來說,水庫養鴨為鴨提供了清潔舒適的環境,也起到了保健作用,是十分值得推廣的生態放養模式。但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水庫的水質問題,要多注意給鴨子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