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皮草遭灰色清關重創
辛集皮革產業當下就要做出市場多元化的調整,從俄羅斯向中亞、歐洲等市場調整,重新選擇市場。
6月29日,俄羅斯以整頓走私貨品為名關閉了莫斯科東北部的切爾基佐沃大市場,這標志著俄羅斯又一次打擊“灰色清關”的開始。據了解,切爾基佐沃集裝箱市場是俄羅斯最大的中國貨市場,也是我省辛集商戶主要的皮衣商品集散基地,其中有辛集商戶超過330家、1000多人,而這330家商戶的出貨量占了辛集皮衣產量的80%。這一事件使得辛集市皮草制衣企業遭受重創。
現狀:“工人們沒活兒干,全放假了”
“工人們沒活兒干,全放假了。”辛集奧麗制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該公司主要面向俄羅斯市場生產皮衣、棉服、尼克服、羽絨服等。從7月開始,由于對俄出口封閉,目前,企業一直處于停工停產狀態。“辛集市目前70%的皮草制衣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困境。”
“選擇‘灰色清關’是業內的普遍做法。”辛集一家皮衣公司海外貿易部的負責人坦言:“對俄皮衣出口如果按正規途徑報關納稅,產品成本將提高不止一倍,再加上手續繁瑣、費用較高和通關時間長,商品到了市場上根本賣不出去”。
據了解,辛集市皮革城制衣工業區現有皮革服裝、皮件加工銷售企業506家,全部為私營企業,產品出口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俄羅斯一直是最主要的出國口,僅2006年,辛集皮革出口創匯2.2億美元,其中90%為俄羅斯市場。
出路:走市場多元化道路
“目前,我們寄希望于政府部門與俄相關部門協商談判,一方面解除已扣押的大量貨物;另一方面,為今后對俄”出口開辟合理合法的路徑。”奧麗制衣的工作人員說。
俄羅斯海關報關中心北京代表處顧問孔繁民建議,應當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在俄組建辛集自己的清關公司。同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俄羅斯組建中資或合資清關公司,自行清關,服務自我。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把握自己的經營命脈。還可以在俄選擇適當的地區創建辛集皮革加工園區,充分發揮半成品出口關稅低廉的比較優勢,按照“出口半成品—— 境外組裝—— 成品銷售”的跨國加工模式生產,并在俄羅斯注冊商標,使其變成真正的“俄產貨”,從根本上杜絕“灰色清關”問題。
“辛集皮革產業當下就要做出市場多元化的調整,從俄羅斯向中亞、歐洲等市場調整,重新選擇市場。”日前,辛集市召開皮革業發展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樹立國內、國外市場兩條腿走路的思想,啟動國內市場,努力開發歐美、東亞市場。該市梅花公司與臺灣鞋企合作組建了寶得福制鞋公司,延長了產業鏈條,開辟了新的市場。
錄入:李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