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對行業影響判斷分析
國務院新聞辦定于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下午6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衛生部、質檢總局和河北省負責人通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有關處置情況,并答記者問。
截至2008年9月13日,11省市發現食用三鹿奶粉受害嬰兒。
河北省政府十四日對外通報,三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目前被刑事拘留的十九位犯罪嫌疑人中有十八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擠奶廳的經營者。警方經過深入調查相繼排除流通銷售、產品儲存、生產加工環節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將目標鎖定原奶及其原材料采購環節。
從我們前期對乳業產業鏈調研所獲得信息,奶牛去擠奶站擠奶是在奶站的監督及管理之下進行的,擠奶過程為機械化操作,散戶奶農難有機會接觸鮮奶,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做手腳,再加上要使得添加三聚氰胺后產品能通過質檢,這不是一般奶農所能為的。我們判斷這主要是擠奶站所作所為的可能性較大。從去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奶因為被大量搶購導致價格上漲,這使得許多廠商放松對原奶質量的把控,同時也給這些少數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機。
三鹿公司的奶粉主要以中低檔為主,銷售對象也多為經濟發展水平較一般的城市,但此次事件應該說使得消費者產生了對本土奶粉企業不信任情緒,如果這種情緒不能被廠家所控制勢必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目前該事件還沒有了結,同時是否還涉及到其它品類產品或者其它廠商目前還很難下結論,因此我們暫時下調行業評級,等待事情調查結果明確且負面影響消除之后,我們對行業做最新判斷。
我們判斷本次事件對伊利而言,是一種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的局面。如果沒有涉及公司產品出現這種情況,公司要努力防止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奶粉企業的普遍不信任情緒的擴散,更主要地是抓住本次機會讓更多消費者接受并進一步信任公司產品,這對伊利是一次較大挑戰。
--------------------------------------------------------------------------------
事件陳述及原因分析..國務院新聞辦定于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下午6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衛生部、質檢總局和河北省負責人通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有關處置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會上披露了三鹿集團從3月份開始就陸續接到了一些患泌尿系統結石病的投訴,集團也開展了一些調查,包括患兒情況的調查,包括本集團產品質量的調查,包括原料奶站一些情況的調查。在集團確認奶粉的質量出現問題以后,他們也采取了召回部分市場的產品、封存還沒有出庫的產品等措施。但是三鹿集團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向政府報告。在這個問題上,三鹿集團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截至2008年9月13日,11省市發現食用三鹿奶粉受害嬰兒:
【甘肅】[59例1例死亡]
【湖北】[上報13例出院9例]
【陜西】[出現十多腎結石患兒]
【江蘇】[南京10嬰兒患腎結石]
【江西】[8例]
【湖南】[35例]
【山東】[至少發現8例]
【廣東】[3例]
【安徽】[至少發現18例]
【上?!縖收治22例]
【北京】[北京接診患兒25名]
三鹿集團質檢中心分別設有理化檢驗室、微生物檢驗室、儀器分析室,擔負著集團全部原輔材料、成品、外來樣品的檢測任務。2008年,投資近2000萬元的集團中心化驗室投入使用,為檢測工作再上水平搭建平臺。現有人員中,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90%,通過國家乳品檢驗職業資格的人員占90%以上。如此嚴格的原料來源和檢驗過程,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
河北省政府十四日對外通報,三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目前被刑事拘留的十九位犯罪嫌疑人中有十八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擠奶廳的經營者,河北警方正全力徹查。
九月十四日河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調查進展情況。河北省公安廳政治處副主任史貴中表示,事發后,警方經過深入調查相繼排除流通銷售、產品儲存、生產加工環節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性,將目標鎖定原奶及其原材料采購環節。
三鹿原奶來源主要有四種途徑:一是牧場模式,這種模式是集中飼養百頭以上奶牛,集中飼養、統一送奶;二是奶牛養殖小區的模式,由小區業主提供場地,奶農在小區內各自養自己的奶牛,由小區統一采奶運送;三是擠奶廳模式,奶農各自散養奶牛,統一到擠奶廳采奶;第四種就是以上三種模式的交叉。
警方調查發現其中有四十一戶經營者有摻入三聚氰胺的重大嫌疑,在摸清了這四十一戶的具體位置,負責人及其員工的基本結構和活動規律之后,警方于九月十二日凌晨五時組織涉案地的近八百名民警進行清查。現場查獲疑似三聚氰胺物質。
史貴中說:“經過對其中七十八名有關人員進行依法傳喚,其中十九人因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十八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擠奶廳的經營人員,還有一人是非法出售添加劑的經營人員。據他們供認,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奶中的蛋白質監測指標,非法牟利。”..三聚氰胺分子式為C3N3(NH2)3,又名氰尿酰胺,俗稱蜜胺,是一種有機化工中間體,日常主要用途是與醛縮合,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用于涂料、層壓板、模塑料、粘合劑、紡織和造紙等,此外還可用于皮革鞣制、阻燃化學品以及脫漆劑等。
不法廠商在植物蛋白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前提之一是,三聚氰胺物理性狀為“白色單斜晶體、無味”,這與蛋白粉相仿。前提之二,此物質易于購買,也易于生產,成本很低。
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過30%,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顯示,其含氮量為66%左右。由于“凱氏定氮法”只能測出含氮量,并不能區別飼料中有無合規添加劑或違規化學物質,所以,加了三聚氰胺的飼料理論上可以測出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因此,在飼料或食品中添加這種化學物質,其含氮量立即大幅上升,從而蛋白質含量“虛高”。
但是,三聚氫胺本身無法替代蛋白質,幾乎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加了這種物質,造成的只是蛋白質含量提高的假象。三聚氰胺價格并不高,由于其在化工、裝飾市場廣為使用,想獲得并不難。使用此法成本低,但可造成產品營養價值高假象。
三聚氰胺并非惟一的替代添加物,出于相同的原理,只要含氮量大于普通植物蛋白質的化學物質,且性狀和價格具備條件,在理論上都存在被不法廠商利用的可能性。很多廠商用三聚氫胺拉高飼料蛋白質含量后,再加入低價的淀粉等,作低蛋白質含量。以上兩種操作,從經濟上講都有較大套利空間。
《精細有機化工原料及中間體手冊》顯示,三聚氰胺“本品低毒,無刺激性..高溫下可能分解產生氰化物(有較大毒性),故應避免高溫”。
由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和歐洲聯盟委員會合編的《國際化學品安全手冊》(第三卷),對三聚氰胺則有如下描述:“長期或反復接觸作用:該物質可能對腎發生作用”。
從常理判斷,奶粉中出現三聚氰胺,無非存在三種可能性:一是奶牛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飼料,傳導至所產的鮮牛奶中;二是由原料中加入,即三聚氰胺摻入鮮牛奶或奶粉的其他輔料中;三是在生產環節中加入。
第一種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奶牛吃了此類飼料,要么不消化而在體內累積,進而傷害其自身;要么消化后排泄,不可能以原封不動地化學形式進入鮮牛奶。
事實上,“寵物毒糧”事件發生后不久的2007年5月7日,FDA與美國農業部(USDA)聯合發表新聞稱,經過美聯邦FDA、USDA、美疾病預防中心(CDC)、美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和美環保署(EPA)五機構科學家聯合評估分析斷定,喂食了含三聚氰胺寵物食品殘食的生豬與雞,屠宰后食用對人體的健康風險極低。
對于第二種可能性,要想讓加入三聚氰胺后的鮮牛奶營養比協調,一般還需再向鮮奶中加水和脂肪。但一般的脂肪產品很難加入,必須加專業勻質脂肪。此類手法非一般奶農所能掌握。
從我們前期對乳業產業鏈調研所獲得信息,奶牛去擠奶站擠奶是在奶站的監督及管理之下進行的,擠奶過程為機械化操作,散戶奶農難有機會接觸鮮奶,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做手腳,再加上要使得添加三聚氰胺后產品能通過質檢,這不是一般奶農所能為的。我們判斷這主要是擠奶站所作所為的可能性較大。從去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奶因為被大量搶購導致價格上漲這使得許多廠商放松對原奶質量的把控,同時也給這些少數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機。
中國目前原奶供應松散式的模式也是造成此事的主要原因。經過幾年的博殺,先建牧場后建市場的企業已不見蹤影,相反將精力放在下游的蒙牛和伊利成為最具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從兩家公司公開信息所披露原奶供應情況如下圖所示,實際上我們所了解的是蒙牛有6家牧場,除本部澳亞牧場(1萬頭)占股30%,其余只有10%的參股,這些牧場只能提供10%的奶源,另90%的奶源還是靠奶農提供;而伊利的牧場基本上是一種合作關系。
我國近幾年奶粉增長較平穩,因為經濟水平提升以及家長對子女投入加大,使得嬰幼兒等配方奶粉增長較快。三鹿公司的奶粉主要以中低檔為主,銷售對象也多為經濟發展水平較一般的城市,但此次事件應該說使得消費者產生了對本土奶粉企業不信任情緒,如果這種情緒不能被廠家所控制勢必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目前該事件還沒有了結,同時是否還涉及到其它品類產品或者其它廠商目前還很難下結論,因此我們暫時下調行業評級,等待事情調查結果明確且負面影響消除之后,我們對行業做最新判斷。
行業內重點公司簡析伊利股份:
我們判斷本次事件對伊利而言,是一種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的局面。如果沒有涉及公司產品出現這種情況,公司要努力防止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奶粉企業的普遍不信任情緒的擴散,更主要地是抓住本次機會讓更多消費者接受并進一步信任公司產品,這對公司是一次較大挑戰。
公司相對于三鹿而言其品牌優勢更強,同時公司產品定位也要高于三鹿,公司可以有效借助于本次事件將三鹿讓出的市場份額搶到自己手中。
與國外產品而言,公司產品第一非常了解本地嬰兒需求,能生產出有針對性產品,第二公司熟悉中國式營銷方式,能有效借助醫院、社區等關鍵渠道,第三公司與國外產品相比有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