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出口下滑的原因及對策
陜西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陳一夫
我國兔產品歷來屬于外向型出口商品,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很大,什么時候兔產品出口量大、賣價高,兔農就增收,兔業就發展;反之,兔業就處于低潮。
我國入世后5年比入世前5年兔毛年出口量平均下降29.32%,創匯金額下降29.75%。今年1-5月我國兔毛出口量和金額及單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呈下降的趨勢,今年1-5月共出口兔毛1047噸,金額1830.4萬美元,平均單價每公斤17.48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兔毛出口量下降19.6%,創匯金額下降25.5%,兔毛出口單價也下降0.07%。原因何在?
1、兔毛出口下滑的原因
一是兔毛進口國經濟不景氣:歷次兔毛低潮都與有關兔毛進口國經濟不景氣有關。據有關專家分析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呈穩中略降的態勢,美國經濟已顯露出放緩的跡象;歐盟和日本經濟也有下降,這樣勢必造成兔毛及其紡織品消費市場萎縮。
二是在全球氣候轉暖,市場對毛絨服裝需求量下降。多年的暖冬,使兔毛及其制品備受冷落。在德國超市里,過去幾百馬克1件的兔毛衫,現在降價到50馬克仍無人問津。從我國去年廣交會上也可以看出,美國紡織品采購商參會的人數減少,中美紡織品成交額下降33%;過去我國出口的毛衫平均價每件可賣7美元多,現在已下降到3美元。
三是兔毛市場供大于求也是導致市場價格下跌的原因。因為養毛兔利潤較大,加上2005-2006年市場毛價相對穩定較高,各地毛兔飼養量和兔毛產量都有增加,而兔毛及其制品市場需求有限,兔毛市場供大于求而價跌也是必然的。
2、解決兔毛出口下滑的對策
一是調整兔業結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提醒人們,生產結構要依據消費結構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原來毛兔業發達的德國現在就十分明智地壓縮毛兔,發展肉兔,該國毛兔的經濟收入現在僅占養兔總收入的20%。我國也應該穩定毛兔(在數量上要控制,不宜盲目擴群),發展肉兔(數量與質量并重),提高獺兔(重點放在提高獺兔皮質量上)。不同地區應該各有側重點,做到適地適兔,提高養兔經濟效益。
二是轉變經營策略:從單純依賴出口兔毛原料,轉變到兔毛深加工,擴大兔毛織品的國內外市場,眾所周知,現在國內兔毛加工消化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僅浙江省嵊州市畜產品公司近三年來,兔毛加工能力已由500噸提高到1500噸。兔毛織品的縮水、起球、掉毛三大技術難題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變單純出口兔毛為出口兔毛深加工產品大有可為。
三是堅定養兔信心: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兔毛制品的消費量會日益增加,飼養長毛兔仍有遠大的前途,當然,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適當調整兔群是正確的,但要防止養兔一窩蜂,不要一遇市場低谷就殺兔倒籠,免得行情好轉時措手不及,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