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毛皮動物行業將會持續發展
2006年,是中國毛皮動物大部分養殖戶開心的一年。貉子行情繼續了2005年上升的勢頭,由年初的300元/只左右,持續上升到年末的400到600元/只;水貂由年初的300元/只(公貂)上漲到年末的400元以上;銀狐由年初的400多元/只逐漸攀升到年末的600到800元/只。只有藍狐,一直持續維持低價位的趨勢。
高額的效益,導致2006年水貂、貉子、銀狐等大量留種。在季節皮上市的時候,只有少量的公獸可供取皮。由此,2007年的毛皮市場會不會產生大的波動?在此,筆者結合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提醒養殖戶朋友們——
一、火熱的行情,導致人們瘋狂地飼養行情好的毛皮動物品種
很多人在2006年瘋狂地增欄、新飼養貉子、水貂。因為:
一是行情好,價位比較高。水貂是近年來行情最好的一年。個別地方好的公貂,達到了800元/只;而母貂,一般也在260元/只左右。有些地方2300元/組水貂(1公5母);貉子盡管不及2002年,一只貉子賣到1200、1300元/只,但是,也達到了400到600元這個不同尋常的高價位。銀狐一般是在600元/只,買種的是800元/只,甚至更高。個別地方的彩狐貍,賣到了2萬元左右。
二是利潤豐厚。飼養一只水貂、銀狐、貉子的飼料成本(一般養殖戶都不算自產的玉米、人工、設備折舊等,就直接將飼料成本和10元左右的藥品、疫苗費用算作飼養的總成本)只有80-120元/只。銷售價格一般賣到300(水貂公母平均)-450元/只。毛利潤一般是飼養成本的3倍左右。在這種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毛皮動物在2006年得到了迅猛地、不健康地發展。也為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
在大量發展毛皮動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毛皮動物飼養的悲慘時期。飼養數量太多、發展速度太快,必然會縮短行業波動的周期,加劇行業波動的幅度。筆者建議:“要注意適度的發展速度,不要太快!”但是這種忠告,是沒法阻止瘋狂上漲的價位和頭腦發熱養殖戶的行為。
二、注意順應行情變化的規律,科學調整毛皮動物飼養品種
建議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戶,2007年應注意重點發展藍狐,減少貉子的飼養數量。
在正常情況下(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個特殊年份),狐貍和貉子的行情不會出現都高價位、都低價位的情況。始終是狐貍的行情如果高,那么,貉子的行情就低;如果貉子的行情高,那么狐貍的行情就會低。這是因為狐貍皮和貉子皮都主要是做圍脖、衣領、胸襟、袖口、裙子的下擺和圍巾、小裝飾品等。一般不直接做衣服的布料。由于這種用途相沖突,導致狐貍和貉子的行情不會同時高或同時低。
中國人有一種跟風的習慣。在行情好的時候,會拼命地發展,最終由于數量太多而都放棄;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大家一哄而下,都不飼養,最終導致數量太少,價格很高。2006年,由于這種一哄而上導致上市的皮張數量太少,加劇了行情的虛高。一旦這么多的種獸所產出的小崽出欄銷售時,價格就會急劇下滑。大家記住一句古語:“逢貴莫趕,逢賤莫懶。”
還有一部分人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毛皮動物,很難飼養,頭三年都養不成。
不會對行情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中國從2004年以來,每年新增加的數量太多了。已經多到了十分令人擔憂的程度。
價格杠桿的調整。當貉子的皮張價格異常高時,一些消費者、裘皮制品的經銷商和加工者,都會減少對高價位皮張的需求數量,轉而增加低價位皮張的需求量。
筆者從11月19日在河北尚村親自考察結果表明:藍狐價格已經在開始逐漸上升。盡管,藍狐皮的價格上升,比預計的早,但也印證了:“未來藍狐的行情會逐漸看好”的推斷。
三、毛皮動物行業會持續發展
毛皮動物不會像以往所飼養的蝸牛、海貍鼠、孔雀等品種。因為像蝸牛、海貍鼠、孔雀等特養品種,由于飼養的數量太少,不成行。因此,在養殖的各個環節,都需要養殖戶自己去摸索、去研究,邊飼養邊學習,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并且關鍵的是:飼養出來的特養動物,回收、銷售、加工、消費等環節都不完善或不規范。導致銷售難。當初鼓動、發展者,就通過銷售種源收益很豐厚,而大量的終端飼養者,卻無法將所飼養的特養動物銷售出去。
毛皮動物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飼養、飼料、獸藥、疫苗、服務、回收、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都已經完全成熟。終端養殖戶所飼養的特養動物,能夠正常的作為一種商品(而不是僅僅靠銷售種源)進行銷售。
因此,飼養毛皮動物有別于以往飼養過的蝸牛、海貍鼠、孔雀等品種,毛皮動物行業會持續地發展。
毛皮動物養殖戶要根據市場潛在、未來相對長時間的變化規律(毛皮動物的周期比較長,一年一個周期),不要被一些短時間、表面現象所迷惑。科學、適時地調整所準備飼養的毛皮動物品種,有效規避行業周期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