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獺兔養殖業的回顧與思考(二)
我國獺兔養殖業的回顧與思考(二)
河北農業大學山區研究所 谷子林
三、獺兔業的反思
幾十年獺兔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發很多,今天,重點講以下三點:
(一) 立足商品生產
很多人給我打電話或來信咨詢:獺兔能否養?何時養?養多少?怎樣養?我講:你是將獺兔養殖作為一項事業還是作為一次賭博或投機?如果作為一項事業去做,獺兔可養,不僅今天能養,明天能養,后天也能養,永遠能養。早養早受益,晚養晚受益,不養光看干生氣。養多多獲益,適度規模看能力。如果作為一次賭博或投機,追著市場走,越走越迷糊。趕巧了,瞎貓碰到死耗子,撈一把。沒有長遠觀點和長期打算,多數是以虧本為結局。
而我們冷靜看看,從事獺兔養殖者的出發點是什么?根據我的了解,相當一部分兔場以發展種兔為出發點,以高價出售種兔為手段,以獲得高額種兔利潤為目的。我們不能責怪任何一個種兔場,只要你有這樣的技術實力和合法經營,你的任何活動無可厚非。但是,種兔的培育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有扎實的遺傳育種學理論基礎,完善的育種制度,嚴格的育種手段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培育一個種兔,事前進行選配計劃的制定,即有意識地組成種兔的遺傳基因;然后進行嚴格的選配和培育,種兔的選留,至少需要3~4次階段性選擇。培育一只優秀種兔,需要從幾十只,甚至上百只后備兔中,經過嚴格的選擇才能脫穎而出。沒有淘汰就談不上育種。而眾多的種兔場,你們能做到嗎?
對于絕大多數獺兔養殖者來說,應立足商品兔生產。因為種兔的市場需求是少數,特別是對于獺兔來說,它是一個純種,不是配套系,可以自我復制。只要嚴格按照育種要求操作,一個群體建成之后,很少再大批引種。而多數兔場,特別是家庭兔場,不具有育種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手段,應立足商品生產。只要飼養優種,科學飼養,即人們常說的良種良法,就可取得相當的效益。
(二) 質量是生命
盡管目前我國獺兔的質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一些兔場得到了國家某些機構和群眾性社會團體的認可和高度評價。有的被評為金獎,有的被評為A級等等。但是,從整體來說,我國獺兔的質理水平是較低的。特別是那些小規模家庭兔場,差距更大。可能有人這樣說,我的兔子質量不錯,前年每張能賣到50-60元。那是在市場高潮期,供不應求的特殊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短暫階段,這叫蘿卜快了不洗泥。從近期的尚村特種毛皮動物兔皮行情可知:獺兔皮生皮,特級70-80元,一級45-50元,二級30-40元,三級20-30元,四級5-10元。由此可見,優質優價,劣質低價。一張特等皮是四級皮價格的7-16倍。同樣是一張皮,價格如此懸殊,說明一句話:質量是獺兔的生命。
數量和質量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就某項商品生產而言,沒有質量,數量越多,效益越低。目前的畜牧業已經從數量型向質量型過渡。發展獺兔生產,必須樹立質量意識。獺兔及其產品是商品,商品必須有其使用價值。決定其使用價值大小的依據是質量。過去確實存在忽視種兔質量的問題,認為凡公能配種,是母可產仔。見公就留,是母就配;有人認為,我買來的是好種,所生的后代必定好。其實,好種產的未必都是好種,好種未必都產好皮。好種是選出來的;有人為了追求短期效益,趁市場行情好,多賣種兔,采取早配和頻密繁殖,即所謂的早生仔兔早獲益,多生仔兔多獲益,多仔多利的理論,造成品種的逐漸退化。存在的這些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下期關注:獺兔如何進行品種選育?)
摘自:《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