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獺兔毛皮質量
一、 搞好選種選育
目前,廣大養殖場、戶由于多采用分散、粗放形式飼養,生產環境較差,獺兔常出現亂交濫配現象,再加上社會上炒種現象時有發生,故使獺兔品種出現分化、雜化、劣化、退化現象,種兔型小,皮毛品質下降。
為此,養殖戶在購買種用獺兔時,最好到正規的、有種畜經營資質的種用獺兔場引種。不要到集市上或炒賣種兔的養殖場購買所謂的種兔;選擇種兔時,要注意挑選優質青年兔為宜,不要購買幼齡和老齡兔作種。遺傳性能要穩定,特別是對于彩色型獺兔,后代應無色型分離現象。獺兔以取皮為主,因此應以體重和早期生長發育速度為作為一項重要的選種指標。另外在獺兔生產中仍然存在“重引種,輕培育”的問題,引種后未能很好培育,致使品種性能退化,兔皮品質下降。因此,對后備種用兔要嚴格挑選,不符合種用要求的要作為商品兔取皮出售,不要當作種兔繼續繁殖或出售。在生產中做好選配工作,防止近親、過早交配,定期從專門的無血緣關系種兔場引入優質種公兔,進行品種改良。
二、合理配制日糧
目前,我國多數獺兔養殖場、戶都在比較粗放的條件下飼養獺兔,營養水平較低,由于缺乏蛋氨酸、胱氨酸或維生素、礦物質等,導致皮毛品質下降,被毛無光澤、褪色,產生脫毛等現象,影響了皮板質量。建議養殖戶,對獺兔要保持中等偏上的營養水平。成年兔需要飼料能量為8.79-9.20MJ/kg;育成兔、妊娠母兔和泌乳母兔的飼料能量為10.46-11.30MJ/kg。生長獺兔、妊娠和泌乳母兔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分別為16%、15%和17%為宜。另據資料指出的蛋白質需要是:18-35日齡為25%,35-120日齡為17%,肥育兔為15%,泌乳兔為17%,維持期為12%-14%。獺兔氨基酸的需要為:精氨酸為0.9%-1.0%,蛋氨酸為0.65%-0.85%,胱氨酸為0.19%-0.27%,賴氨酸為0.66%-0.90%。獺兔日糧中的脂肪含量為:生長兔2%-3%,妊娠兔為3%-4%,泌乳兔為4%-5%。粗纖維適宜含量為12%-16%,幼兔可適當低些,但不能低于8%;成年兔不能高于20%。
三、創造良好環境
獺兔喜干燥,厭潮濕,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5-25℃。籠舍通風不好,氨氣濃度過高、陽光直射、接糞板不平整、不光滑等原因,均可導致被毛褪色,品質下降。籠舍清潔衛生不好,導致獺兔腹部、后軀被毛被糞尿污染,就會出現尿黃色,尤其是白色被毛,輕度污染影響外觀,嚴重的導致被毛脆弱易斷,嚴重降低皮毛的品質。因此,籠舍設計要考慮獺兔生物學特性,便于獺兔活動,便于日常管理和清潔消毒,通風換氣、透光良好。應每天清掃籠舍,勤換墊草、保持兔舍清潔、干燥。
四、科學飼養管理
成年獺兔比較好斗,粗放群養,管理不善,成年兔間撕咬嚴重,傷口感染潰爛,愈合脫痂后留下傷疤,嚴重影響皮毛品質。所以,所有兔群在3月齡后應按品種、年齡、性別分群飼養,有條件的最好進行單籠飼養。另外,對于疥癬病、真菌病、兔虱等體外寄生蟲病,皮下膿腫,腳皮炎等常見病要經常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五、適齡適時取皮
一般來講,成年兔皮的質量比幼年和老齡淘汰兔皮要好。即大約5-6月齡,體重在2.5kg左右的獺兔,在第一次年齡性換毛之后,第二次換毛之前取皮最好。如果從皮毛的成熟而言,最好在第二次年齡性換毛后最佳,但會加大飼養成本。
取皮的季節對生長兔影響不大,對成年兔、老齡淘汰兔則影響較大。皮質量最佳的是冬皮(即當年11月到次年2月前后剝制的兔皮)。切忌取換毛皮。獺兔除了兩次年齡性換毛,一般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1月為季節性換毛。換毛期的毛皮絨毛長短不齊,極容易脫毛。因此,取皮時間應選擇在秋末或冬季,要少取春皮,禁取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