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產業發展新格局
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副會長、陜西英考鴕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浩民
一、鴕鳥產品的市場情況
鴕鳥肉進入歐洲市場經歷了從不認識到認識的過程。在沒有廣告宣傳的情況下,鴕鳥肉依靠自身的優秀品質逐步滲透到歐洲市場,而且已經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俄羅斯,鴕鳥肉是高檔待客美食。在意大利,許多超市都經營過鴕鳥肉,但現在都不經營了,其主要原因是沒有貨源,價格太高,當然也與人們都不認識鴕鳥肉,吃鴕鳥肉的人少有關。
鴕鳥皮產品在意大利市場供貨很少,超市很少見鴕鳥皮產品,據了解,在意大利,鴕鳥皮具一般都由廠方直接銷售,不進超市。南非鴕鳥皮主要銷往歐洲;在西班牙,鴕鳥皮鞋有三個檔次,一是普通皮鞋,這類鞋的原料皮不是很好,做工也不是很精細,優點是穿著舒服,中國生產的一般就是這類皮鞋。其次是中檔皮鞋,這類鞋的優點是皮質和做工都很細致,質量好,有品牌。正在向名牌發展,但還不是名牌,西班牙自產的一般就是這類皮鞋。第三個檔次是高檔皮鞋,一般是世界名牌,這類鞋特點是皮質好,做工精細,主要是品牌附加值高,在我國北京、西安等高級商場也能見到這類皮鞋;在俄羅斯有不少的鴕鳥產品專賣店,在巴西和南非所有的旅游景點,也都能見到有鴕鳥皮具出售,都屬中檔產品。在美國,鴕鳥皮的生產和消費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
鴕鳥皮和鴕鳥肉相比,肉的利潤空間已經不大,而鴕鳥皮制品因為有品牌附加值,所以利潤空間很大。目前,鴕鳥皮、肉兩個主要產品市場已經基本打開,急需高質量貨源,而且需求量很大。
二、鴕鳥養殖在世界上的分布新格局
20世紀90年代后,世界鴕鳥產業穩步發展,鴕鳥養殖分布呈現出五大格局。
1、歐盟鴕鳥養殖區:
優勢:⑴離市場近,進入市場門檻低。⑵加工能力強:
劣勢:生產成本高。一是勞動力成本高。二是飼料價格高。
由于養殖成本高,鴕鳥肉最終售價又不能太高。養殖者、加工者、貿易商和最終消費者都有一定范圍的承受力,因此鴕鳥肉依靠高價格獲取利潤的空間就不大了。目前,歐盟各國鴕鳥養殖規模已經下降,資本開始向外轉移。
2、以南非為主的非洲鴕鳥養殖區:
優勢:技術、規模和市場比較成熟,肉皮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
劣勢:生產成本也比較高。一是勞動力成本較高,二是飼料成本高。
最近幾年,受養殖成本增高和禽流感的影響。南非鴕鳥產量持續降低。
3、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鴕鳥養殖區:
優勢:起步晚、潛力大,政策好、經濟基礎強;自然條件和氣候很好。以巴西為主的南美各國,其鴕鳥產業的發展速度不可低估,估計很快就會走到世界前列。
4、以波蘭、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歐鴕鳥養殖區:
優勢:飼草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廣,地價便宜,勞動力便宜,距離歐盟市場近。
劣勢:冬季時間長,不利于發揮鴕鳥的繁殖能力;基礎建設投入也大。
5、以中國代表的亞洲鴕鳥養殖區:
優勢:氣候條件適宜鴕鳥生長,飼料和勞動力價格都很便宜。
縱觀以上五大鴕鳥養殖格局,從市場來講,歐盟市場最好,然后是南非、巴西等南美各國,東歐、亞洲,依此遞減;但是從核心競爭力上講,最強的是以中國為主的亞洲,然后是東歐、巴西等南美各國,南非、歐盟,依此遞減。我國在鴕鳥副產品開發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研究生產出了高質量的鴕鳥產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鴕鳥產業的利潤,發揮了鴕鳥的優越性。